西尔斯•罗巴克公司(Sears, Roebuck and Co.,),1892年创立的连锁百货公司,以邮购业务起家,拼多多,2015年创立的新电商开创者,这两者有什么联系?或者换个角度,邮购公司西尔斯和互联网时代的淘宝,京东以及亚马逊之间有什么联系?
如果我们把电商行业的网站或APP,比如亚马逊APP里的所有页面都逐一打印出来,然后按类别整理装订在一起,加上一个封面做成一本亚马逊纸质商品图书。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重复这个动作,并且把装订好的这本《亚马逊商品图书》邮寄给需要购买商品的人。这时候我们得到了一个什么?我们得到了一本2021年的《西尔斯商品目录》(Sears, Roebuck Catalogue)或者成为“大书”。
2021年亚马逊或者说电商APP和1893年西尔斯的第一个用于销售目的的332页商品目录有什区别?形式上可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,一种基于纸质的物理载体,另一种基于电子的手机屏幕。一种通过铁路和邮政公司与用户建立联系,另一种通过5G和WiFi信号和用户建立联系。一种在每年春秋两季更新商品信息,另一种则可以实时更新商品信息。但排除以上这些,两者在最本质的商业模式上却是很相似的。
从西尔斯的邮购业务到亚马逊,淘宝,拼多多的电商APP。西尔斯将消费这件事从商场这个固定的场景(时间和空间)转移到了家庭及邻里的场景中,而电商APP则将再次打破了消费的场景(空间和时间),从固定的空间转移到了任意的时间和空间中。这种变化或者说场景的进化我们在之前的文章《场景之争》中用听音乐这件事举个例子。
“听音乐这件事最早只能在现场,无论是剧院,音乐厅还是演唱会现场。听音乐被限制在固定的场景,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事件中。当音乐的制作由乐器变成唱片,磁带和CD后,场景发生了第一次改变,空间从固定的有乐器的现场变成了无乐器的家中或办公室。时间也随之发生了变化,不再需要按指定的时间前往音乐厅或剧院。但由于播放设备的体积限制,听音乐还是要在固定的空间(地点)中。当播放设备小型化,便捷性增加后,空间(地点)不再受到限制,而当便携耳机出现后,时间也不再受限制,你可以在任何空间,任何时间欣赏音乐而不必担心打扰别人。”
回到文章的标题,有了以上这些相似性和进化的逻辑,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的类比。比如今天的主题西尔斯的“金表俱乐部”和拼多多的砍一刀。先来看看西尔斯“金表俱乐部”的故事。
1886年西尔斯•罗巴克公司(Sears, Roebuck and Co.,)的创始人西尔斯(Richard Warren Sears)早期通过邮购的方式销售手表,在六个月内赚到了5000美金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,也帮助他脱离了铁路公司的工作,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(Minneapolis)创立了R.W.西尔斯手表公司。
西尔斯在销售手表时应用了很多策略,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。其中的一个非常成功的策略叫“金表俱乐部计划”,当然,这个策略并不是他发明的。1888年西尔斯听说有一个竞争对手采用“俱乐部计划”在出售手表,他很快也采用了这个方案并进行了改进。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:
“找31个相互熟识的人每人每周向西尔斯的一个固定账户里支付1美元,然后这31个人每周进行一次“抽奖”,其中一个人“赢”得一块手表,直到所有31个人都“赢”得手表后游戏结束。当然,这31个人每个人也都支付了31美元。”
30个彼此认识相互信任的人,大家每周助力其中的一个人“赢”得一块手表。西尔斯把他的这个手表销售计划命名为:“社群营销”。不对,是“金表俱乐部”计划。
在拼多多的个人中心里,有一个免费领商品的活动,方法是挑选你想获得的商品,然后发起砍价活动,邀请自己微信里的好友帮忙砍一刀。砍成功后发起活动人会获得商品。当然,好友发现成功后也会发起自己的砍价活动,邀请你来帮他砍一刀。
—【本篇文章版权归 蓝鲸(王彦平)所有,请勿转载,侵权必究。】—
Speak Your Mi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