狭义的说,Landingpage就是网络营销的生死线。这里的Landingpage指的是网络营销中针对推广活动和内容所做的页面。在营销活动中,Landingpage是用户点击广告后访问的第一个页面,并且在这里分成两部分。一部分用户继续点击链接,进入更深的页面。第二部分用户关掉页面离开。
第一部分用户的点击行为常用的网站分析工具都可以捕捉到。并且是我们希望用户完成的操作。第二部分用户没有任何点击行为就关掉页面离开的用户被称为Bounce。这部分用户我们在报告中会看到一个数字或是比率。
假设,在一次营销活动中,Landingpage上共有10000个用户访问,其中6000个用户点击链接进入了更深的页面,4000个用户离开了。那么这个页面的Bounce rate是40%。如果从时间维度来分析,我们会发现即使是同样40%的Bounce rate也有很多种不一样的情况和产生原因。
1 理想情况下的Landingpage时间分布
蓝色代表的页面加载时间:用户点击广告后,页面在4-10秒内加载完成。
红色代表的用户点击时间:点击行为紧随着加载页面的时间趋势。少部分心急的用户在刚进入页面时就点击进入了下一页面。
绿色代表的退出行为时间:Bounce的行为在6秒后才开始出现,此时已过页面加载峰值,说明大部分页面已经完全显示,用户是在观看了页面内容后有选择的离开。
2 Landingpage缺乏吸引力的时间分布
蓝色的页面加载时间和红色的用户点击时间与理想情况一样,未做改变。
绿色代表的退出行为时间:退出行为大幅提前,同样是40%的Bounce rate,但可以看出部分用户在页面没有显示完全的情况下就已经离开了。(如果时间继续提前至1-3秒的话,就很有可能是垃圾流量了。)
3 页面打开速度慢的时间分布
蓝色代表的页面加载时间:数据只出现在了4-7秒,并且峰值出现的时间比理想情况延后了1秒,数量也减少到一半(2000)。
红色代表的用户点击时间:点击行为延后直到30秒,并且在第7秒后取代了页面加载时间的数据。说明大部分用户没有等到页面加载完成就开始点击了。
绿色代表的退出行为时间:伴随着用户点击时间的数据取代页面加载时间数据,退出行为也出现了上升并在10秒出现了峰值,说明页面加载时间已经超出用户忍耐。
不一样的页面表现,不一样的用户行为,不一样的原因。产生了相同的数据。不要简单的被Bounce rate迷惑。根据三个行为在时间维度中的表现。我们可以对Bounce的用户进行更深入的了解。并对Landingpage进行调整。
以上只是简单的模拟了三种情况,在实际操作中肯定要比这个复杂的多,并且会产生更多的情况。比如页面加载时间与点击时间和退出时间重叠,导致页面加载时间数据很少或者根本就看不到,又或者点击时间或者退出时间的数据一直延续很久等等。
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?欢迎把你的想法告诉我,给我留言吧。
——【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归 蓝鲸(王彦平)所有。欢迎转载,但请注明转自“蓝鲸网站分析博客”。】——
很想知道这个分析是用什么工具作出来的。能告诉我吗?
@panvi_hw,感谢你的留言。这个时间分析模型是使用google analytics的_trackPageview函数统计出来的。具体方法请看我的这篇文章
使用JS和_trackPageview函数从时间维度监测页面表现
http://bluewhale.cc/2010-01-12/js-trackpageview-time-dimension-tracking-page.html
看了你的一片文章,学到了很多东西,于是决定从头看你的文章。现在公司也要用这个工具来分析一些更多的用户的行为的数据。希望可以和你多探讨
@zhj, 感谢关注,希望和你多交流。
感觉你的文章写得挺好的,令我受益匪浅。但是上下文的连贯性不强,虽然是一篇篇看到时读起来很费劲。如果能梳理出顺序来就更好了。另外,这个有书吗?
这个不知道怎么具体步骤。可以写详细点吗,还有图表怎么来的?
蓝鲸博主不久就会集结成书的。
否则对博主和朋友们都是损失啊
蓝大哥,你好!
请问点击行为时间是利用JS哪个方法做出来的??谢谢!
明白了,怎么做出来这个分析的了
google analytics收集出来数据
excel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
多谢博主了
学习了
哥们,博客写得很好,至少对我很有帮助,学习了,希望有机会见面聊聊。
这篇文章很是让人费解,作者表述问题?
如果图表的纵轴代表什么?